当前位置 > 信息中心 > 技术交流
西南交通大学多学科创新团队牵引中国动力火车
 

在刚刚落下帷幕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中,刷新了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度的和谐号380A新一代高速动车,格外引人注目。中国由高铁技术的输入国一跃成为输出国,演绎了自主创新的“中国速度”、“中国标准”。作为一所具有悠久铁路行业历史和显著轨道交通特色的高校,西南交通大学在高铁自主创新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从最初时速几十公里,到创造出416.6公里世界铁路运营时速纪录的CRH动车组,大多数高速动车组车辆上线前的试验,都在西南交大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进行。“我们的工作就是为高铁建设提供相应理论支撑。”西南交通大学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铁路首个“973”项目——高速列车安全服役关键基础问题研究的首席科学家张卫华教授告诉记者。目前,该实验室拥有世界上最先进的机车车辆整车滚动振动试验台、弓网混合模拟仿真试验台等设备。

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张卫华的老师、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志云教授,便带着他和一批年轻教师,在没有任何经验、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筹建轨道交通领域的第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牵引动力实验室,为铁路的大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从2006年开始,在铁道部的组织和指导下,西南交通大学的科研团队率先展开了考虑线路、接触网和气流耦合的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的动力学研究。“此前,实验室人员的研究相对独立。”张卫华说,学校10多年来在机车与线路、轮轨关系、弓网关系等方面所取得的一系列研究成果,推动了高速列车耦合大系统的研究。

提升科研水平离不开优秀的科研团队,西南交大依托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紧密结合国家重大需求,瞄准相关学科国际前沿,建立了多个科研团队。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周仲荣为学术带头人的高速列车运行安全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究创新团队,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资助,这是我国高校机械领域第一个国家级创新研究群体;以“长江学者”特聘教授翟婉明为带头人的现代轨道车辆及其相关技术创新团队,入选了首批教育部“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正是创新团队的大兵团作战,发挥多学科优势,积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学校在高铁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基础理论与应用研究成果。翟婉明主持的“铁道机车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理论体系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成果和以张卫华等为主要力量的研究团队完成的“时速250公里动车组高速转向架及应用”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西南交大为高铁的“中国标准”贴上了自己的标签:学校自主研发了拥有独立技术标准和技术体系的客运专线综合SCADA系统,为国家铁路建设节约了巨额资金。

道岔技术是我国高速铁路三大核心技术之一,因其结构复杂、技术难度大,一直是我国高速铁路建设的薄弱环节。西南交大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王平带领高速道岔研究团队,与北京交通大学、铁科院等多家单位联合攻关,经过几年系统研究,解决了高速道岔设计和制造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难题,建立了一整套高速道岔研制的理论体系,研制出一系列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铁路道岔。如今,时速250公里高速道岔已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时速350公里高速道岔在武广、沪宁、沪杭等高速铁路线路上已开始使用,打破了德、法两国对高速道岔市场的垄断,使我国跨入了高速道岔设计制造先进行列,为高速铁路及大规模客运专线建设发挥了关键作用,为国家铁路建设节约了数亿元成本。

20101029日,西南交大轨道交通实验室开工建设,此举也宣告由铁道部、教育部、科技部共同支持申建,代表中国高铁领域最高水平的创新基地——轨道交通国家实验室项目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带动了学校各个学科的发展。西南交大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依托轨道交通研究领域优势,打造了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电气工程、通信工程、交通运输等12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并成功申报成为教育部首批卓越工程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如今,学校构建起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每年为铁路行业输送几千名毕业生,成为中国铁路高速发展的主力军。西南交通大学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同中国铁路事业的发展同呼吸、共命运。西南交大的发展史本身就是中国铁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又一代的西南交大人,既是中国铁路事业的建设者,也是中国铁路发展的见证者。

目前,中国高速铁路已经展现在世界面前,并将引领世界高速铁路的发展。高铁是科技进步的产物,有很多科技工作者参与其中,而高校更多在科技前端发挥作用,为基础服务。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西南交大在高速铁路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在国家加快轨道交通发展的重要时期,学校紧紧围绕国家轨道交通事业的进步与发展,瞄准国家战略需求,主动承担起铁路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历史责任,把主要科技力量投入铁路建设主战场。学校在既有线提速、重载货运、青藏铁路建设、高速铁路技术攻关等方面创造了一大批一流的科技成果,大力推进轨道交通领域的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成为支撑我国铁路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腾飞的重要力量。

上一条: 三维图形标准OpenGL
下一条: 用VisualC++6.0实现openGL编程
Copyright◎2011 常州奥施特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常州山水网络-优秀的常州网络公司